发FBA海运,很多人觉得只要货上了船,就等于完成了一大半。但真正决定你能否顺利入仓、按时上架的关键,其实在货物到港后的拆柜和派送环节。
不少卖家发现,明明发货量不小,结果拆柜时才发现问题一堆:标签贴错、数量对不上、托盘不合规,甚至被亚马逊拒收。等到发现问题,已经耽误了好几天。
其实这些问题,大多可以在拆柜派送前就规避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货代通常不会主动提,但你必须知道的细节。

一、确认收货地址和仓库分配
很多人以为,只要在后台生成了发货计划,地址就自动确定了。但实际情况是,亚马逊可能会在后期调整仓库位置,尤其是大件或多箱货。
你得自己核对最终收货地址
后台生成的配送计划里,每个SKU对应的FBA仓库代码要逐个检查;
留意是否有“随机分配”或“多个目的地”的情况;
如果分散到3个以上仓库,要考虑是否拆柜时就要分线派送。
小细节:有些货代只按一个地址安排车辆,结果你要送三个仓,他们临时加收“多点派送费”。提前问清楚收费规则,避免被加价。
二、装箱信息必须和实际完全一致
这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。很多卖家为了省事,在后台填写装箱信息时估算数量,比如一箱放20个,实际装了22个。
亚马逊系统是按你填的信息来匹配的
一旦实际货物和系统记录不符,轻则延长收货时间,重则整批拒收。
你要做到:
每箱数量准确无误;
箱唛清晰可扫(FNSKU、批次号、箱号);
装箱单数据和后台提交的一致。
真实案例:有卖家一箱多装了两个,结果亚马逊扫描时发现“超量”,整托暂停收货,等卖家后台修改数据才放行,耽误了两天。
三、打托标准必须符合当地要求
拆柜后要打托,但不是随便堆在托盘上就行。不同国家、不同物流商,对托盘的要求不一样。
美国常见标准:
托盘尺寸:48" x 40"(标准GMA托盘);
高度限制:一般不超过72英寸(约1.8米),含托盘;
重量限制:单托不超1500磅(约680公斤);
必须缠膜固定,缠绕不少于5圈,底部也要封住。
货代不会提醒你:如果托盘超高或超重,卡车司机有权拒载,或者到了亚马逊仓库直接拒收。
四、提前预约入仓时间
别以为货到了就能马上送进去。亚马逊FBA仓库现在普遍实行预约制。
预约越早越好
清关一完成,立刻在卖家后台预约;
热门仓库(如ONT8、SBD1)经常排期紧张,晚两天可能就要多等一周;
每个预约时段只能送一个仓库,多仓要分别预约。
注意:预约成功后,必须在规定时间段内送达,迟到或早到都可能被拒。
五、检查所有标签和箱唛
拆柜前最容易被忽略的,就是标签问题。
常见错误:
FNSKU标签贴反、贴歪、被遮挡;
箱唛信息模糊,扫码失败;
使用非亚马逊认可的标签纸,运输途中脱落。
建议你在发货前就统一标准:
标签贴在箱面平整处,不跨接缝;
箱唛打印清晰,推荐使用热敏打印机;
每箱都手动扫码测试一次,确保可读。
六、准备好备用方案
再周全的计划也可能出意外。比如:
某个仓库临时关闭;
司机因交通问题无法按时提货;
拆柜时发现部分货物破损需要重新打包。
提前准备几个应对选项:
多注册几个FBA仓库,避免依赖单一地址;
和货代确认是否有备用派送车辆;
海外仓能否提供临时仓储,以防预约不上。
七、别忽视沟通细节
很多问题其实源于信息不对称。
你要主动确认的关键点:
货物预计到港时间是否准确;
拆柜地点是哪个海外仓,有没有操作经验;
是否包含打托、贴标、预约、派送全包服务;
异常情况由谁负责跟进,响应时效多久。
记住:货代的报价单上写的“全程服务”,不一定包含所有细节操作,一定要逐项确认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