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关卡了3天?
货物被海关查验?
申报价值被质疑,要求补税?
这些问题,90%都出在申报资料不合规。
在美国,清关不是“走个过场”,而是一场对文件精确度的“高压测试”。
一个HS编码错,一张发票不规范,都可能导致扣货、罚款、甚至账户被CBP(美国海关)标记为高风险。
今天,我们不讲理论,只拆解美国清关全流程+跨境卖家必须掌握的申报资料准备标准,帮你实现“零失误”通关。
一、美国清关全流程:5个核心环节
清关不是“交完税就放行”,它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系统流程:
前期申报(ISF 10+2)
→ 海运货物必须在装船前48小时提交进口商、制造商、货物信息等12项数据。
→ 未申报?罚款$5000起,或货物被拒收。到港申报(Entry Filing)
→ 货物抵港后,通过ACE系统提交正式报关单。
→ 海关自动评估风险,决定是否放行或查验。海关查验(Customs Inspection)
→ 随机或高风险货物被抽中,需开箱核对。
→ 普通查验1-2天,彻底查验可能拖到5天以上。税费缴纳(Duty Payment)
→ 关税 + MPF(商品处理费,0.3464%)+ HMF(港口维护费,0.125%)。
→ 低申报?海关有权按“同类商品市场价”重新估税。货物放行(Release)
→ 系统放行后,才能安排提柜。
→ 若涉及FDA、FCC等机构监管,还需额外审批。
二、“零失误”申报资料清单(跨境卖家必存)
✅ 1. 商业发票(Commercial Invoice)——核心中的核心
常见错误:
品名写“电子配件”“小商品”等模糊描述
申报价值远低于市场价(如$1蓝牙耳机)
漏写贸易条款(如FOB、CIF)
正确做法:
品名:写具体型号、功能(如“Bluetooth Earphones with Charging Case, Model: X20”)
价值:真实申报,可参考亚马逊售价的30%-50%
原产地:必须标注(如“Made in China”)
HS编码:提供10位HTS编码(可用USITC官网查询)
发票必须由出口方正式签章,不能是截图或手写草稿。
✅ 2. 装箱单(Packing List)——细节决定成败
必须包含:
每箱货物明细(品名、数量、重量、尺寸)
外箱总数量、总毛重、总体积
包装方式(纸箱、木箱、是否熏蒸)
避坑提示:
若用木箱,必须注明“Heat Treated”并附熏蒸证书
重量与提单不符?直接触发查验
✅ 3. 提单/空运单(B/L or AWB)——提货的“身份证”
提单收货人(Consignee)必须与进口商一致
若做“电放”,需确认目的港已接收Surrender通知
空运单(AWB)需与发票信息完全匹配
✅ 4. 进口商资质文件——你是谁,决定了清关速度
EIN(联邦税号):美国进口商唯一标识,必须提供
Importer of Record(IOR)信息:包括公司名、地址、联系方式
POA(授权书):若由第三方代清关,需签署授权
个人收件人(SSN)清关,查验率更高,建议用公司名义。
✅ 5. 特殊产品合规文件——敏感货的“通行证”
产品类型 | 必须文件 |
---|---|
电子产品 | FCC认证(ID号)、UN38.3报告(带电产品) |
食品/化妆品 | FDA注册号、成分表、生产许可证 |
儿童用品 | CPSIA合规证明、铅含量检测报告 |
木制品 | 熏蒸证书(ISPM 15标准) |
纺织品 | 原产地证、成分标签 |
注意:FDA、FCC等机构会抽查,无证产品直接退运或销毁。
三、2025年新规:800美元以下货物也严管!
别再迷信“800美元免税=随便报”!
2025年起,CBP加强Section 321监管:
单日同一收件人进口超$800,即使分票也视为“化整为零”,可能被查
所有低价值包裹必须提供完整HS编码、原产地、EIN信息
系统实时监控,虚假申报将被列入“高风险名单”
建议:
避免同一收件人单日发多票
申报价值合理,别报$1“礼物”
使用真实EIN,别用“公共进口商”
四、如何做到“零失误”?3个实操建议
1. 提前7天准备资料,别等货到才补
让供应商提供正式发票、装箱单模板
自查HS编码,用USITC官网验证
2. 建立“申报资料检查表”
每次发货前核对:
发票:品名具体、价值合理、原产地明确
装箱单:箱数、重量、尺寸准确
提单:收货人与EIN一致
特殊产品:认证文件齐全
3. 敏感货,宁可多交税,也不赌低报
海关有“同类商品价格数据库”,低报=补税+罚款
与其事后折腾,不如 upfront 合规申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