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货到美国了,被海关查了,怎么办?”
这是跨境圈里最让人头皮发麻的消息之一。
手机一震,物流状态停在“Customs Examination”(海关查验),心跳瞬间加速:会不会被退运?要补多少钱?客户交期还能赶上吗?
先别慌。
在美国清关过程中,货物被查并不是“异常”,而是常态的一部分。尤其自2024年11月起,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(CBP)全面收紧申报标准,模糊描述不再被接受,查验率显著上升。
但你知道吗?90%的查验问题,其实都有迹可循,也有应对路径。今天我们就来拆解那些常见的“被查”场景,帮你稳住心态,快速通关。
一、为什么会被查?先看这三类常见原因
1. 申报信息不清晰
CBP明确要求:品名不能写“日用品”“配件”“电子产品”这类笼统词汇。
必须细化到具体功能、材质、用途。
比如:“塑料制厨房用搅拌勺”比“塑料制品”更合规;“蓝牙耳机,用于手机音频传输”比“电子配件”更安全。
后果:信息模糊 → 系统自动标记 → 高概率查验 → 要求补充资料。
2. 价值申报偏低
海关对低申报高度敏感,尤其是电商平台发货。
如果申报价值明显低于市场价,或与同类货物历史数据不符,系统会触发“反倾销”或“逃税”风险预警。
建议:按真实交易价值申报,保留发票、付款记录备查。
3. 涉及敏感品类或认证要求
某些产品需特定认证才能合法进入美国,例如:
电子产品:FCC认证
食品、化妆品:FDA注册
儿童用品:CPSIA合规
激光类产品:CDRH认证
注意:即使货值很低,若涉及认证,也必须提供合规文件,否则查验后可能被拒入或销毁。
二、被查后,清关状态怎么看?
登录美国海关官方系统(如ACE Portal),常见查验状态有:
HOLD:货物被扣留,需提供文件或接受查验
EXAM IN PROGRESS:正在查验中
RELEASED:已放行,等待提货
NOTIFICATION OF SEIZURE:面临没收(严重违规)
重点:看到“HOLD”或“EXAM”别 panic,这是流程的一部分。关键是要快速响应海关要求。
三、常见查验类型及应对方式
✅ 文件查验(Documentary Exam)
海关要求提供补充资料,如:
商业发票(Commercial Invoice)
装箱单(Packing List)
原产地证(如有优惠关税需求)
产品合规证明(如FDA、FCC)
应对:在规定时间内完整提交,确保文件清晰、信息一致。
✅ 物理查验(Physical Exam)
海关开箱检查实物,核对品名、数量、包装、标签等是否与申报一致。
注意:
包装需牢固,避免运输中破损;
产品标签建议标注英文品名、原产地、成分/材质;
实物与申报不符(如多货、少货、换货)可能被处罚。
✅ 快速预检(T86 测试模式)
针对小额豁免货物(如800美元以下),CBP推出新版T86清关测试模式。系统可能在货物到港前预审,若信息不全或代码错误(如错误代码33),会直接拦截。
建议:即使是小包,也要按标准流程准备清关文件,避免因“免税”而忽视合规。
四、被查后,你能做什么?
保持物流信息畅通
确保收货人信息准确,能及时接收海关通知。准备完整清关文件包
提前准备好:发票、提单、装箱单、产品说明、合规证书等,一旦要求,立即响应。核对HS编码准确性
错误的税则号可能导致归类争议,增加查验风险。建议参考CBP官方分类数据库(HTSUS)确认。关注滞港时间
查验期间会产生码头堆存费(Demurrage)和柜租(Detention)。尽早配合完成查验,减少成本。
五、如何降低未来被查概率?
品名描述具体化:写清“做什么的、用什么做的、给谁用的”;
价值申报真实化:不低报、不拆单、不虚报;
认证合规前置化:出口前确认产品是否需要FDA、FCC等认证;
文件标准化:统一模板,确保每票货物文件完整、格式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