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跨境卖家,你是否经历过:
货物飞到美国,却卡在海关动弹不得;
客户下单后迟迟收不到货,差评如潮;
一纸通知:“清关失败,货物退回”,几千上万的成本打了水漂……
清关,是跨境物流中最关键也最脆弱的一环。尤其在美国,海关(CBP)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监管严格,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扣货、退运、罚款甚至账户被查。
今天,我们就从卖家视角出发,盘点美国清关失败最常见的5大原因,帮你避开这些“致命坑”。
坑一:货物本身“不合规”——违禁品、敏感货、侵权品
这是最不该犯的低级错误,却每天都在发生。
✅ 违禁品:如毒品、枪支、仿制货币等绝对禁止入境。
✅ 限制类商品:肉类、种子、中草药、动物制品等需特殊许可,否则一律扣留。
✅ 敏感货:带电(如含锂电池)、液体、粉末、磁性产品等,查验率高达30%以上。
✅ 侵权产品:仿冒品牌、无授权的“名牌同款”,一旦被海关识别,轻则扣货,重则被起诉。
卖家建议:发货前务必查阅美国CBP官网禁运清单,不确定的品类宁可不发。
坑二:文件不全或信息不符——一纸之差,全盘皆输
清关不是“有货就行”,而是“单随货走,货单一致”。
常见问题:
商业发票缺失或价值虚报(如申报5,实际售价50);
装箱单与实物数量不符;
缺少原产地证、FDA注册、电池MSDS等专业文件;
收件人信息错误或无法联系。
美国海关对“低申报”极为敏感,一旦怀疑逃税,会直接要求补税+罚款,甚至整批退货。
卖家建议:使用专业货代提供合规文件模板,确保品名、数量、材质、价值100%真实准确。
坑三:FDA拦截——食品、药品、化妆品的“隐形杀手”
如果你卖的是:
食品、保健品、减肥产品
化妆品、护肤品
医疗器械、口罩、体温计
那你必须面对一个“硬门槛”——FDA清关。
FDA拒关常见原因:
标签缺少过敏原声明(如花生、乳制品);
营养成分表不准确;
使用未批准的添加剂或成分;
产品临近过期或已过期;
未完成FDA企业注册或产品列名(DIN/DI)。
卖家建议:涉及FDA监管品类,务必提前完成注册备案,提供完整检测报告,避免“盲发”。
坑四:收件人“不配合”——税不愿交,人找不到
即使货物合规、文件齐全,清关也可能因收件人问题失败。
典型场景:
海外仓或个人收件人拒绝支付关税(尤其是高价值货物);
收件人电话打不通、地址无效;
买家故意不清关,想“白嫖”或讹索赔款。
一旦收件人不回应,海关通常会在7-10天后将货物退回或拍卖,运费+关税全损。
卖家建议:使用DDP(完税后交货) 模式发货,由发件方预付关税,掌握主动权。
坑五:物流渠道选错——便宜≠划算
很多卖家为了省钱,选择低价小众渠道,结果:
清关能力弱,无专业报关行支持;
被美国海关列入“高风险承运商”名单;
频繁被查验,延误率高。
特别是FedEx、DHL等快递渠道,近年来对电商小包审查趋严,低申报、夹带、侵权等问题一经发现,直接拉黑账号。
卖家建议:选择有美国双清资质、包税渠道、稳定清关团队的靠谱货代,看似贵一点,实则更稳更省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