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提柜前的准备:关键细节不能少
确认提柜单(DO)信息
提柜单需包含船名、航次、柜号、提柜时间、地点等核心信息,核对无误后再安排拖车。
注意船公司是否提供PU#(内陆港提柜专用编号),若需内陆港提柜,需同步获取PU#。
预约与排队管理
洛杉矶、长滩等大港:码头常因拥堵删约或限制预约,需提前2-3天联系码头确认可提柜时间。
美森、以星船公司:部分船司支持“显示Available即可提柜”,无需额外预约(如美森、以星)。
车架匹配问题
美国卡车头与车架分离设计,需确认集装箱是否已匹配车架。
旺季或热门港口(如洛杉矶APM码头、亚特兰大内陆港):车架短缺时需自带车架或提前协调拖车公司。
二、提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
堆场类型与效率差异
Wheeled:集装箱已配好车架,司机直接提柜,效率高。
Ground:集装箱层层叠加,需正面吊逐层提取,耗时较长。
外堆场(Wheeled vs. Ground):
内堆场:位于码头范围内,通常为船公司专属堆场,优先级高但容量有限。
码头拥堵与时间成本
洛杉矶APM码头:因吞吐量大,常需排队进闸,建议避开高峰时段(如上午8:00-10:00)。
纽约GCT码头、芝加哥内陆港:火车到港集中,提柜时间可能延迟1-2天,需提前规划。
费用陷阱
大多数船司提供5-7天免费堆存期(LFD),超期后按日计费(80−150/天)。
滞期费通常为**150−200/天**,需在LFD内完成提柜并归还集装箱。
疏港费(Pier Pass):洛杉矶等港口收取疏港费(约$50/柜),需提前确认是否包含在报价中。
堆存费(Demurrage)与滞期费(Detention):
三、高效提柜策略:优化流程降本增效
优先选择PP服务(Peel Pile)
适用条件:同一批货物去同一仓库,且货量≥50柜(BCO客户优先)。
优势:集装箱集中堆放,司机可直接提取顶部柜子,无需翻箱,提柜效率提升30%以上。
灵活应对车架短缺
与拖车公司合作,使用自有车架或租赁车架。
提前与码头沟通,确认是否有预留车架资源。
旺季解决方案:
数字化工具辅助
实时追踪系统:通过码头官网或第三方平台(如Port of LA)查询柜子状态(如Available、In Yard)。
自动化调度:利用物流管理软件同步拖车时间、柜号、提柜单信息,减少人工沟通误差。
四、特殊场景应对指南
内陆港提柜(如芝加哥、亚特兰大)
需等待火车到港+海关放行+船司放行三重条件满足,PU#获取时间可能延迟1-2天。
建议提前与清关行确认进度,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延误。
节假日与异常天气
美国节假日(如感恩节、圣诞节):码头作业效率下降,预约提柜需提前7-10天。
台风或极端天气:关注港口公告,及时调整提柜计划(如改至临近港口)。
五、总结:提柜高效的关键
美国码头提柜的效率直接影响物流成本与客户体验。跨境卖家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:
提前规划:确认DO信息、预约时间、车架匹配,预留缓冲期应对突发情况。
选择高效堆场:优先安排Wheeled堆场或PP服务,避开Ground堆场的翻箱耗时。
费用管控:严格监控LFD与滞期费,确保在免费期内完成提柜与归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