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提柜困难的原因涉及多方面因素,包括港口拥堵、基础设施限制、政策变化、车架短缺以及物流协调问题等。
1. 港口拥堵与码头效率问题
船只排队等待靠泊:
洛杉矶和长滩港等美国主要港口因疫情后需求激增和罢工等问题,船舶积压严重(2025年7月数据显示,洛杉矶港等待靠泊的集装箱船达36艘,平均等待时间13天)。
案例:2025年4月美西港口因劳资纠纷罢工,导致所有码头停摆,提柜作业全面中断。
码头作业能力不足:
南加州港口虽已实行24小时运营,但因龙门吊、拖车、卡车司机等资源不足,卸货速度无法匹配到港量,导致集装箱在码头堆场堆积。
数据:洛杉矶港集装箱在港平均等待时间长达16天(2025年7月)。
2. 车架短缺与匹配问题
车架供需失衡:
美国卡车头与车架分离的设计导致车架成为提柜的关键资源。海运旺季时,车架短缺严重(如达拉斯、芝加哥等内陆港口45尺车架短缺率超50%)。
案例:2025年6月达拉斯火车站因车架短缺,部分柜子需自带车架才能提柜。
车架匹配效率低:
外堆场中,集装箱若未配好车架(ground堆放),需等待车架匹配,导致提柜时间延长。
对比:wheeled堆放(已配车架)提柜效率高,无需等待;而ground堆放需额外操作时间。
3. 政策与清关限制
海关查验率上升:
2025年5月后,美国对华商品取消“小额豁免”政策,导致查验率激增(如巴尔的摩港口查验率达90%)。
影响:清关延迟直接导致集装箱无法及时放行,增加堆存费和滞期费。
仓储与送仓限制:
亚马逊、沃尔玛等热门仓库因爆仓拒绝接收部分货物(如SNA4、XLX7仓库拒收率高达90%),导致柜子需重新安排路线或长期滞留。
案例:2025年6月,沃尔玛MCI1n仓点因爆仓,卸柜时间需10天以上。
4. 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源瓶颈
卡车司机短缺:
美国卡车司机缺口约8万人(2025年数据),导致拖车调度困难,集装箱无法及时从码头或仓库转运。
铁路场站拥堵:
11个主要城市的铁路场站集装箱平均滞留时间达9.8天(2025年7月),洛杉矶铁路场站滞留时间长达16天,加剧港口压力。
码头设备老化:
部分码头龙门吊、正面吊等设备维护不足,影响装卸效率。
5. 物流协调与信息不对称
预约系统混乱:
热门港口和仓库的预约系统(如亚马逊POC3、SWF2仓库)因爆仓不批约,卖家需等待数周才能获得提柜或送仓机会。
信息更新滞后:
船公司、码头和物流商之间信息共享不及时,导致司机无法准确获取提柜状态(如LFD免堆期临近但未收到通知)。
多式联运衔接问题:
海运、铁路、公路运输之间的衔接不畅(如火车到站后集装箱需等待卡车转运),导致整体物流链条效率低下。
6. 外部环境与不可抗力
罢工与劳资纠纷:
码头工人罢工(如2025年4月美西港口罢工)直接导致提柜作业停滞,恢复时间不确定。
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:
飓风、暴雪等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港口关闭(如2025年7月休斯顿码头因天气关闭2小时)。
国际局势与关税政策:
美国对华关税政策频繁调整(如2025年5月取消小额豁免),增加物流不确定性。
应对策略建议
提前规划与预约:
关注港口和仓库的实时动态(如通过码头官网查询柜子放行状态),优先预约wheeled堆放的集装箱。
优化车架管理:
与物流公司合作,提前预订车架或使用自有车架,避免因车架短缺延误提柜。
灵活调整运输路线:
若热门仓库爆仓,可考虑转派至替代仓库或选择陆运替代海运。
加强清关合规性:
确保货物申报信息准确,避免因查验问题导致清关延迟。
多元化供应链布局:
分散货物到不同港口(如休斯顿、诺福克)以降低单一港口拥堵风险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有效缓解提柜困难,减少物流成本和时间损耗。